文章主题:短视频, 大电影, 烟火人间, 纪录片

666AI工具大全,助力做AI时代先行者!

短视频大电影 让我们重新“看见”

1705705289986.jpg

1705705290248.jpg

1705705290496.jpg

1705705290824.jpg

◎尹一伊

纪录片《烟火人间》自在我国平遥国际电影展开幕首映以来,一直饱受争议。它所面临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形式、主体性、作者权、著作权、媒介以及美学等方面。这些疑问和讨论的交织,既体现了它作为我国第一部由短视频剪辑而成的“竖屏”电影的实验性、当代性和多元化;同时也似乎过早地将其引入学术讨论的范畴,导致忽视了这部作品最为朴实的本质——那就是它是一部能让人再次“看见”他人、看见劳动、看见生活的作品。

《烟火人间》这部电影的“电影性”引发了众多争议,这主要源于观众对短视频重新剪辑的质疑。短视频作为一种免费且每日可用的观看形式,为何将其剪辑在一起却成为了一部电影呢?实际上,这部电影所传递出的感受正是对电影艺术边界的成功探索。通过短视频内容的整合、蒙太奇剪辑手法以及电影的大众性和影院放映环境的结合,它为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具身体验和审美逻辑。这种体验将高度碎片化、娱乐化的短视频所丧失的“现实感”重新带回银幕,让我们得以感受到影片在某种程度上对电影艺术边界的拓展是富有成效的。

不可否认,许多人在短视频平台上欣赏过这些博主的影片,然而,这些影片往往只是巨大娱乐体系中的一个小角落,像“电子榨菜”般存在,以一种“他者奇观”的形式,极少展示出生活的真实面貌。在短视频的世界里,只有创新梗才能获得关注,单调的模式则会让人感到厌倦。但是,《烟火人间》却通过混编的方式,赋予了重复性新的生命。当观众在横屏上同时看到五个竖屏上的画面,每个画面都在讲述不同的故事,例如在不同的山河道路上行驶的卡车司机,以及来自不同棉厂的女工们相似的笑容,这时,一种超越娱乐的社会体验才能逐渐形成,即个体融入群体,进而找寻到自我主体性和叙述权。

在《烟火人间》这部作品中,任何一幕竖屏都可以在短视频中再现。然而,当这些画面在短视频中被呈现时,观众所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逗乐的“精神小伙”。但是,如果在电影中,将五个各具特色的“精神小伙”组合在一起,并以类似的剧情进行自我拍摄、讲述和表演,那么这种形式的变化就会使短视频的“迷因”变得与众不同。这样,我们就能够重新捕捉到生活中和劳动场景,不再局限于精神小伙,也不再仅仅是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相反,我们可以关注建筑工人、棉厂女工、卡车司机、渔民、水稻农等各个阶层的人们,以及他们充满活力的生活本身。

《烟火人间》这部影片以最直接、最朴实的语言,让我们深入感受到了生活中那些鲜为人知的人群和他们的生活方式。尽管它只是一部电影,但它却打破了各种障碍,让不同的群体和阶层能够真诚地被看见,被了解。这正是对文化研究者雷蒙德·威廉姆斯的经典理论的最好诠释——文化就是日常生活的方式。虽然短视频难以让人产生这种深刻的感慨,但《烟火人间》却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目标,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种生活的活力与生命力,正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也是广大观众所熟知的“电影作者”特质——他们总是试图通过自我视角去理解他人,追求 that much-desired “现实感”。在近年来的许多现实主义题材影片中,对于社会现象的准确描绘在戏剧化处理之下显得尤为珍贵。然而,《烟火人间》却完全依赖于现实感的生动与鲜活,将观众带入影像之中。

《烟火人间》在剪辑过程中尽力突显了故事性,但在整体表现上,仍显得缺乏连贯的戏剧性和冲突。相反,该电影通过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趣事,成功地捕捉到了生活的丰富层次和趣味。这种手法在当前的现实题材影视作品中实属罕见。影片关注的人群与观众的日常生活有所不同,然而,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依然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充分说明,生活本身就是一场精彩的戏剧,而我们所要理解和共情的,正是生活中的那些平凡瞬间。通过记录这些日常细节,电影《烟火人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生活和人性。

在深入探讨电影中的各种问题时,我们需要具备反思性,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这些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思考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界限何在,以及我们对电影创作者的“精英”地位是否有所预设。此外,我们还需要探讨劳动者是否能成为作者,以及如何在电影领域中成为作者。事实上,随着短视频作者的广泛认可,我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劳动者作为作者的存在。然而,当我们在评价某部影片的艺术性和创造性时,实际上是在评判哪些方面。对于电影这一艺术形式,我们需要反思其创作边界,同时审视我们对电影创作者的期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思考劳动者的角色,以及他们在电影创作中的地位。尽管短视频作者已经广受欢迎,但我们仍需探讨在电影领域中,劳动者如何成为真正的作者,以及他们共同创作的电影作品将面临怎样的挑战。总之,在我们否定某部影片的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这背后的原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改进我们的观影标准。

答案当然不是确定的,迷思也可以慢慢讨论,影片里其实还有很多通过剪辑而生成的符号和隐喻,也等待观众自己去影院找寻。但是,如果我们暂且抛却对形式的犹疑,专注于从中“看见”生活的实践者和讲述者,或许就能够发现,即便真的不经修饰,烟火人间也已足够动人。

1月15日,我参加了《烟火人间》在电影资料馆的放映。有一位小学生在映后发言:“我周末常被家附近的装修声吵醒,总是很生气、想骂他们,但我看了电影,才知道了原来建筑工人是这样工作和生活的,以后我不会再随便骂他们了。”最简单的感言也最动人。《烟火人间》让快递员、外卖员、工人、农民、渔民的生命故事、劳动和生活变得可见,不再只是软件里被监控的小图标或事不关己的“噪音”。我想,在人们习惯了算法、消费、数字、系统的今天,或许不是这些生活有多么需要“被看见”,而是我们应该重新学会“看见”。

来源:北京青年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aigc666aigc999_0.jpg

AI时代,拥有个人微信机器人AI助手!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搜索微信号aigc666aigc999或上边扫码,即可拥有个人AI助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